近日,上海37.6%的常住人口、约577.62万人年满60岁炒股配资网站,再次引发社会对老龄化的关注。
但其实,上海于1979年步入老龄化社会,比全国早了21年。而且,“三人行,有一老”,更是这座超大城市长达8年多的现实。
2017年,上海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33.2%,站在了1/3的关口。此后,占比持续走高,直至最新公布的截至2024年底的数据。
上海“老”,并不是一件让人特别惊讶的事。我们讨论上海的意义在于,要直面“老”的城市,不止上海。
2023年底的数据显示,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21.1%,达到中度或重度老龄化的省份已有19个。
所以,与其惊讶上海“老”得比肩日本,不如看看这些年这座城市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都做过哪些工作。
一个格局
“老”得早,上海为养老的铺垫则更早。
出版于2017年的《大城养老:上海的实践样本》书中曾梳理,早在20世纪80年代起,上海就全面启动了公办养老机构建设;
1992年,首次将送餐、定期送医上门等为老服务项目,列入市政府实事项目;
之后,更是连续20年,将“新增养老床位”列入市政府实事项目;
2001年,上海在全国最早出现养老机构内设的医疗机构;
2004年开始,又在全国率先实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……
到2005年,上海定下了养老公共服务投放的路径和养老公共资源配置的比重——90%为居家养老,7%为社区养老,3%为机构养老。
这一格局浓缩为“9073”炒股配资网站,几个数字也成为后来全国养老体系的基础框架。
涨8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